
隋建国
99艺术网:您2006年之后的作品,我看到您有一个概括:复仇与存在。“复仇”指向自己以前的作品,“存在”是对新的问题的关注,如果说“复仇”的话,怎样来解释这个针对性?
隋建国:也不是说“复仇”,就是说我每一次选择一种方法的时候,总会丢掉一些东西,然后我会慢慢寻找机会把丢掉的东西找回来,但找回来的同时又丢掉了另外的东西,那就再想办法过几年把它找回来。算不了“复仇”,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又报了一仇。
99艺术网:这个再找回来的东西肯定跟您新关注的东西是有关系的。
隋建国:对。
99艺术网:比如说《我的体重石》。
隋建国:这个其实不算是典型,我1989年后第一次真正进入当代艺术就做了《结构系列》,《地罣》、《殛》这些东西,这部分作品大概持续了6、7年时间,它确立了我在当代艺术圈里面的地位和面貌,但同时又留下了一个遗憾,我在学院里面当老师,我天天教学生,大多时候是教写实雕塑,我的遗憾就是我没法用写实雕塑的语言系统来表达我的情感,就好像今天学京剧的人也不能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样,他只能利用京剧本身的曲牌,只能借古人的方法来自我表达,当然这个社会多数人还是能理解这套表达。但是当我想用我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我的时候,是不是要把学院写实的方法放弃了?放弃的同时我又不能放弃学院老师的身份。后来我想总得找到一个办法去应对这个东西,整个从1997年一直到2004年我找到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其实算比较波普的方法,找到一个形象、一个对象把它强化,甚至强化到一个符号的强度。因为它有成为符号的这种能量,别人会把它当做一个社会文化符号来接受,它自然就在艺术这个场域里面发生了作用。我觉得这算是报了一仇。我把艺术家抛弃掉,让观众自己不自觉地进入作品进行对话,不让我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观众,为了达到这一点,我甚至整个作品基本上都不用自己动手,让学生和助手来做,甚至我会跟别人合作,有时候我会借别人的作品放到展览里去做我的作品,这时候“我”其实不重要,只要这个作品本身有成为符号的可能性就行。这些东西都是让我作为雕塑家退出作品,这种退出产生了新的工作方法,但它同时也留下了遗憾,就是雕塑家总想在作品里面留下自己的东西,那么我留不下,我也没法留,如果留就打破了规则,一直到2008年我才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就是让我的痕迹最纯粹的留在作品里面,但是什么也不表达,我就闭着眼来捏一块泥,这个痕迹是最纯粹的。一直到现在我还在延续这个方法,我觉得这个方法里面有完全不同的东西,我在报了《中山装》的仇的同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方向、新的方法。
99艺术网:这个方法是让“身体”在起作用。
隋建国:对,我现在也不一定闭眼睛,我们聊着天也可以做,无意识地去工作,作品不是我用脑子创作出来的,是我的“身体”自己创作出来的。
99艺术网:这个方法除了针对以前创作中遗留下来的遗憾,还有什么动因?跟雕塑的根本问题是否有关?因为你的“身体”成了一个核心。
隋建国:我的动因就是一定要找一个方法把我的痕迹留在雕塑上,而且这个痕迹应该是主要的东西。《盲人肖像》是帮我实现了这个,但随着我对这个方法的继续探索,我发现它其实有更深的含义。它实现了艺术家原始性的、原发性的创造。柏拉图有一个“山洞”理论,就是作为人你是看不透这个世界的,就像一个人在山洞里面,背后是这个世界的存在,但人所能看到的就是背后绝对存在的光芒照在墙上的影子,这个影子就是周围的现实世界,每一个现实物体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不是绝对存在的,就像我们看到的自然的或者人工的所有的圆都是有缺陷的,纯粹的圆只是在理念里面。所以艺术家的工作其实产生的是影子的影子。当然后来出现了艺术家的不满足,想直接去再现这个“理念”的存在,希望像数学、音乐一样纯粹,所以后来出现了抽象艺术,它的驱动还是再现。
我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说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系,中国人不太善于像柏拉图那样逻辑地思考,为这个世界设定一套规则,我想回到先秦去看看中国人是怎么想的,对世界是怎么看的。我的理解就是虽然中国的儒家也是说得天花乱坠,但到了王阳明就慢慢趋向清晰,我觉得是因为吸取了很多佛教的东西,整个印度文化是长于逻辑的,这导致了中国的理学的出现。它把“心”作为一个核心理念,它指的既不是脑子,也不是纯粹的身体,而是合一的东西,它没有把灵与肉分开。这样来看,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变了,就不是先有“椅子”的理念才有作为实体的“椅子”,然后才有可能产生其他的图像等等,我看“椅子”的产生是由于人的身体的构造产生了对“椅子”这种工具的需求,在这里面“身体”是最重要的角色,这个身体不是纯粹的肉体,是跟脑子、灵魂不分开的整体。其实它是否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倒不重要,我觉得这是整个人类都应该有的思维。“身体”是在概念之先的,当我用眼睛去看、去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永远做不好,你总想这儿再加一点,那儿再减一点,总觉得它不完美。当你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去做的时候,怎么做都是对的,不是眼睛,也不是我受过的训练和知识,而是“心”和“身体”让作品成立。
99艺术网:“身体”的概念,我觉得它指向的是人的“自由感”,现代性以来对人的的探求存在一个悖论:越自由越不自由,越想建立主体就越丧失主体。
隋建国:自由,或者说是创造。我觉得“身体”或者是人本身是有创造性的。如果说今天的人没有创造性可能是我们的教育、过多的知识限制了人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