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人物纪事 >> 正文  
大山和泥土孕育的“雕塑大师”于庆成
来源:天津视窗    时间:07-05-03 16:29:43    浏览:

    【人民网·天津视窗】您创作的源泉是什么?

    【于庆成】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特别是在那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特殊的年代里。我们家因是富农由县城里被遣送回农村老家。那时没人和我们说话,我们也不敢跟别人说话,所以,劳动之余,就只有自个呆着。我就默默地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神态、动作、他们的形象可以说都印在我的脑子里,其实,久而久之,我自己也和他们一样了。所以要表现农民,我应该是得天独厚的。都说朽木不可雕也,但我想如果一旦有人去雕,那就是另类。在艺术上就叫个性。在农村人们的说笑中,管上了年纪的老人叫“糟”老头子。我想这“糟”字也有美的地方。一提到农村,就联想到“土”。我想“土”应该是农村的突出特点,要把土说到极至,就是土掉了渣。土得掉渣也是美。而中国农民的勤劳、朴实、诚恳,忍耐把他们的这些优点加在一起,我认为就是一个“土”字。表现中国农民特别是那个年代的中国北方的农民,我认为如果把土味找到了。也就成功了。

    经过几十年来的苦苦追求和不断探索,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道路。十多年来做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近千件。先后在北京的中国革命博物馆、美国驻华大使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天津日报社,青鸟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美国天马博物馆等都搞过个人作品展。同时,还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和法国的巴黎、南锡、瑞典的斯图哥尔摩等地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并两次去韩国进行文化交流。

    【人民网·天津视窗】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庆成艺术管”

    【于庆成】1994年在石趣园景区内建立了“庆成艺术馆”。通过了国内外的多次展览,我的作品深受世人喜爱,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及专家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

    我国的楚辞专家,中国诗书画院的名誉院长文怀沙老先生给在广州博物馆的展览题名为“于庆成上承娲皇,抟土造人艺术展”并在前言中说:“中国大地之子于庆成的泥土艺术,满蕴东方色彩,颇具历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于庆成的艺术,具有粗犷、原始、率真、朴拙的品质。面对当前商品社会中的软媚造作之风,他的艺术语言,将帮助我们面对生活——包括中国人民曾经经历的苦难生活。

    另一位艺术评论家禾之说:  “于庆成的作品是用泥土来塑造灵魂的。他珍爱生命,热爱脚底下的土地,同内心的激情塑造生命的诙谐与庄严。作品亦或忘形骸,亦或浑沌初开,从里向外散发着质朴、粗犷和自在……”

    一位美籍华人这样说:  “于庆成的作品滋生在平凡的百姓中,滋生在厚积的泥土里,它使我震憾,使我惊叹!使我的视觉一下子和各大博物馆的精典之作汇聚成一个画面、就像电影的一个“蒙太奇”。我毫不犹豫的认为这个蒙太奇可以连接中国的传统,也可以并肩于现代的名家。”
    
    李肇星题:“豪迈与温馨的合声,浪漫与质朴的协音。古蓟之绝唱。”

    王光英老先生题了“享受了田园之乐”、“瑰宝”

    李铁映题:“神绝”

    乔羽题: “泥中有诗”

    原文化部长高占祥题:“妙在神仙,美在人间”

    世界拳王阿里题了:“像送给上帝的礼物一样珍贵”

    我的作品,被国内外的众多人士和博物馆收藏。作品《悄悄话》送给世界拳王阿里收藏,《鸟巢》由王光英先生收藏,《王老五》、《两朵花》等由上海的王先生收藏,《穷横》、《王老五》陶罐由歌唱艺术家金曼收藏。《大忙人》、《祖孙》由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庄头》、《一天天》、《红头绳》由中国文化部选去参加了欧美陶艺精品巡回展,而后由文化部收藏。

    我的作品在各种展览中,获得了众多奖项。在1999年世纪杯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展中,作品《老哥俩》获金奖,《长江黄河》获佳作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获优秀奖,在2000年上海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展中,作品《王老五》获银奖,《长江黄河》获优秀奖:在2001年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作品《王老五》获山花奖、民间工艺品金奖,在2002年的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作品《王老五》获特等奖。
编辑:木子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