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斌《多瑙河和弦》
他在欧洲取得的艺术成就其实也早被祖国关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中国驻联合国多边大使馆多次会见宴请张文斌夫妇,表彰他为宣传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1996年李铁映访问奥地利,大使馆请张文斌陪同参观维也纳绘画艺术博物馆并负责讲解。1999年江泽民奥地利访问时会见了在奥的中国杰出人士,张文斌荣列其中,并与江主席合影留念。人民日报也曾以《华人画家张文斌》为题介绍过他。
在欧洲,张文斌被认为是中西艺术结合的成功画家。而在国内,尤其是艺术界和艺术收藏界,他却并不为人所熟知。这除了与他恬淡性情有关外,还由于在中国艺术市场飞速发展的这10多年,张文斌始终游离于这个市场。张文斌尽管依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除了偶尔回国内参加艺术展览,他在国内几乎完全没经营自己的艺术。只是朋友喜欢他的艺术帮他在国内出版了一本欧洲写生集。但只要他的画一露面,其与众不同的特质便能引起高度关注。在年初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没有任何宣传,初次在内地拍场露面的张文斌5幅作品成功拍出4幅,尽管价格远不如他在欧洲的画价,但这在时下低迷的国内艺术市场也实属不易。

张文斌《荷塘春色》
最近几年,张文斌夫妇每年都回国居住一段时间,无论走到哪里,祖国和北京都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毕竟这里是他生活了50年的地方。

张文斌《瓦杜兹晨韵》
张文斌1938年出生于呼和浩特,父亲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后成为国民党傅作仪部队的高级官员。母亲则是内蒙古丹府的“格格”。张文斌有一半的蒙古血统。抗战让父亲离家很多年音信全无,张文斌随母亲住在呼和浩特,从出生到上小学,张文斌在姥爷家住了8年,最大的兴趣是观摩学习姥爷家府宅挂着的一幅幅书画。姥爷家被称为“丹府”,姥姥爷是前清皇帝派驻蒙古的督统,正一品官衔,张文斌小时侯还见过道光皇帝御题的金光闪闪的匾额。姥爷家的旧藏成了张文斌最初的美术启蒙老师,激发了他天性中天生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读到初中,他已经是学校有名的小画家,那幅张贴于学校宣传栏里的吴运铎像即是他看过吴运铎照片后凭记忆画的。那时吴运铎是全国人民的榜样,也是张文斌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