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老子立像的造像是依据什么而来?你想表达什么样的艺术内涵?
屠杰:可以说是“搜尽奇峰打草稿”。我在参考了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后,几年中,还曾去武当山、龙虎山等道教圣地观摩写生,感悟传统艺术与道教艺术的血缘关系,能使“老子立像”蕴含道的本觉,使作品更有艺术张力。
我的艺术构思是,一改以往多为跏趺于牛背的造型,以稳健站立展现。尤以面部为主,刻画细腻,稍改以往老子面容严肃有余慈爱不足的表情。赋予清癯的相貌、饱满的额头、高高的鼻梁,微笑的双眼尤其传神,翕动的双唇更显人物的和善亲切,像一位长者在和你感情交流。
从正面观赏,老子两手分别指向天与地,似乎在指引人们领悟天地之精气;从侧面看,又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讲述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所表现的人物形体,简洁清晰,起伏灵动。长长道袍的飘动外张与坚定踏实的双足,强化了整体性,增强了视觉力度,使表面质感更真实。另外,作品在细节方面也体现出一丝不苟、形象生动的艺术特点,服饰清晰,衣褶顺畅,手臂上的经脉,手指、脚指上的骨节和指甲都刻画得十分逼真。前后大小块面安排妥善,特别是背部大块面只作简单的艺术处理,以便充分展现木质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庄重、文静、柔和、素雅的感受,体现出“木趣悦其真,造化有奇文”的特点。这样,使《道德天尊——老子》思想深邃、质朴平易的主题鲜明突出,张扬了老子身上所包容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产生出强烈的“发于衷而溢于外”的艺术效果。
当然,老子立像的创作是多元文化融合,我也试图使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所创新与推动。
新民周刊:我在你的研究所内,看到大批封存等待出炉的作品,是为2010年世博会创作的,还是别有所用?
屠杰:(一笑)暂不可泄露。
让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这是我的意愿。
文化是一个包含了丰富内容的大概念,可以视为人文生态。已故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曾提出著名论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说,如果人们真的做到“美美与共”,在欣赏本国家、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明,那么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才能“和而不同”,可见文化是多么重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内涵应该体现这种文化生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20世纪前期:科技繁荣与呼吁和平;20世纪后期开始,主题更趋多元,科技、生态、文化、人文,并从更多地追求进步的观念到“可持续发展”等类似理念,更多地关注人文状况和文化智慧对世博的内涵提升,这是世博会恒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对世博会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对世博会“中国馆”案例进行反思。世界上很少有人否认中华文化的悠久辉煌,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已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中国在主流文化上的对外沟通,还存在不足,这些年虽有改进,但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
记得,2001年,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媒体曾在市民中作过民意测验,题目是你最想看哪个馆?结果中国馆名列第二。开幕那天,中国馆门口还排起长长的队,但是,不少进馆的外国观众,几乎匆匆只用几分钟,就直奔出口。原因是,本以为很有中华文化的中国馆,却找不到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中,象征着中国文化的中心话语和图像依旧没能找到。展馆的主体内容——满壁灰暗浮雕中的四大发明、孔子、珠算和出土文物竟没能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与德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中国馆缺少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馆相比,他们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得特别突出,他们展示了很多的韩国文化、韩流,并结合文化品牌进行形式多样的互动等,通俗、亲切、美丽、人文,使展示内涵和效果得到了提升。相形之下,中国馆却显得枯燥而自傲,庞杂而保守,欠缺智慧,欠缺创新,欠缺想象,欠缺互动。
这,值得每一个艺术家反思,也使我们心情很沉重。
我以为,2010年世博会上,要展现既精深又普及,既历史又现代的中国文化,一个与时俱进的有着生命活力的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让人一看就知道的中国文化。
我可以先透露一点,我正在创作一件与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有关的大作品,名为“中华文明大智慧”。这尊作品,以五千年文化为背景,四根柱子上,有着中国几千年科技文化史上一千多个代表人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大智慧。从我国申办世博成功那天起,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到目前,仅画稿草稿,已不下数万张,几年前,这项创作已经开始,我想,到时候你会看到。
新民周刊:在上海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你筹备已久的“中国现代国宝艺术博物馆”将于明年完工,这项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屠杰:作为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亚太地区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我有一夙愿,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将该委员会的总部落户在上海——中国现代国宝艺术博物馆。我的这一建议,得到了联合国高层的积极支持。如果能实现,这对我国民间国际文化交流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在国内方便地同世界联络与协调,作为非政府组织可以协助政府进行民间文化与经济的沟通,有利于我国的大统战工作,有利于开展人民外交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保护。此外,博物馆可以成为青少年宣扬“爱我中华文化”的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同时又是高等院校的教学实习和艺术创作基地,是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艺术与和平文化的舞台,这同2010年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一致的;作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文化衍生的辅助场馆之一,将起到重要的拾遗补缺作用。
我想,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有了强大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中国才能取得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