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雕塑展览 >> 第一展厅 >> 正文
静观八荒
材料:  尺寸:  来源:  时间:10-08-04 16:21:42  浏览:

卢禹舜

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文联建国五十年全国百名优秀文艺家,“黑龙江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静观八荒》、《观云思古今》、《八荒精神》……表现的是作者心中“永恒的苍茫,永恒的四野八荒和梦幻般的犷邈与深邃的情怀”,这是现代人在打开了通向宇宙的窗户之后,对时间和空间的赞美崇敬之情。这种情怀与古代诗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喟既有相通处,又有相异处——我们今天知道宇宙比原来想象的根嘉广大无垠,难以界定,过去具有浪漫的人文情味的“天上宫阙”现在离我们更加遥远,也更加神秘。这就是卢禹舜的“静观八荒”与古代山水画作品在思想认知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促使他寻求一种既能发挥传统技法,又能表现今天的人们面对无边的宇宙时难以言说的感慨。
范宽的高山大壑、雪景寒林对卢禹舜的山水画创作有重要的自发作用,他曾经为范宽的宁静与崇高而感动。可以说卢禹舜是在沿着范宽所开辟,而在明清文人画盛期渐形荒芜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但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抽象意味,因为经过一千年的探究,宇宙对我们不是距离更近,而是距离更远了。它现在更加严峻、神秘、更加不可穷尽,更加超越世俗利害。古代山水画家面对宇宙时的天真、温暖的人文情怀,虽然令今人神往,但我们已经失去了那种天真所据以生长的想象的土壤,诗的情致被科学的观测计算所解构。这样,传统山水画的构成要素“丘壑”被抽象的空间结构所代替,势在必然。五代、北宋全景式的构图,经过南宋诸家的变革,开始向近景、向局部转移。清初“四王”的“叠床架屋”只是徒劳的“复归” ---在精神上,他们距离北宋人的精神境界不是更近而是更远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不止一位中国画家将目光转向广大深远的空间,范宽再次获得理解和尊仰,这显然是中国山水画图像发展的螺旋形靠拢。卢禹舜画中无边的深暗、奇异的光明、对称的结构,一方面使人想起现代天文学家获得的宇宙图像,另一方面却使我们将它与楚辞到唐诗的奇幻瑰丽相联系。艺术家就是这样通过个性化的创新,使传统文化精神一直保持着生长发展的活力。

—— 水天中

编辑:janet  作者:卢禹舜   
·上一幅作品:
·下一幅作品: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点的作品图片,如有违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国雕塑网原创作品图片版权归中国雕塑网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中国雕塑网会员发布的作品、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