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雕塑展览 >> 第一展厅 >> 正文
疑是故人归
材料:布面油画  尺寸:  来源:  时间:10-08-04 15:39:47  浏览:

范勃(1966.3.14---),1984年至1988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在读,1988年至1992年广州现代画报社美术编辑,1992至1995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至2000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2000年至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研究班学习,2002至今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现为副教授。
作品曾获“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曾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当代中国油画展”日本,“现代美术展”日本。部分发表在作品在《美术研究》、《中国油画》、《美苑》等刊物上发表,多幅作品为国内外美术馆和私人机构收藏。作品被收录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第4卷 、《中国当代油画》、《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当代中国油画精典解读》、《中国油画人体百年》等多部典籍。

 

坐在画室中,远离城市的喧嚣,顺着袅袅的烟雾,便能感觉过去那些如镂如刻的岁月,若近若离,汇聚在眼前的宁静之中,化作光晕迷漫般不无暖意的背景,升华为非同凡响的个人意义。
在流动变为凝止,短暂变为永恒的同时,也由一种时间的形态转化为空间的形态,由人构成的时间片段从现实中走入,从历史中走出。记忆的体验和积淀引领我们进入了至诚画境,也成就了画面的氛围……
一个越来越远离于现实之外的孤独灵魂依旧在现实中寻觅昔日的梦想。
——自述

范勃一开始就希望自己不要停留在对物像外表的追踪上。要让形体的深度突显在平面画布上,就必须研究深度的意义。如果回到上述的几个关键词,我以为范勃所认识到的深度的意义,其实就是一种对质感甚或质地的探求。也就是说,可能从很早的时候起,范勃就知道写实必须和一种形体观念结合,才能产生特殊的力量。范勃力图通过对空间节点的把握来建立个人的造型观,并把这个造型观贯穿到他的所有作品和作品的所有方面。“冷漠化”处理、背景的抽象性和人物组合的非逻辑化则更多是情绪甚至是理念的产物,而其指向则是对一种由来已久的习惯性美学的颠覆。
——杨小彦

范勃强调对现实情境中所体验的某种自我精神状态的“逼近”。这种创作姿态很自然的会把作为内心真实的“瞬间—碎片”的实在性表达,诉诸一种类似于“玄想”的美妙造型经验……
“雕塑味”和“纸片味”在该作上交织成亦厚亦薄,亦敦实亦飘逸的高反差奇特效果。与此同时,又一种形式品质,即“云气味”也生成于幅间。它主诉跳跃却转换柔婉微妙的背景性底色,其状其貌混混沌沌,溟溟从开始蔓延流淌直至天顶变化了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显然“云气味”的生成,对高反差的“雕塑味”和“纸片味”,起到使彼此融化润接的巧妙形式功效。
——吕品田

精神性是范勃绘画中的精髓,它表现为对当代人类精神境遇的人道主义态度。它是真实的,摒绝时尚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态度。它可能是艺术家与平庸画家的分水岭,它也是我寻找优秀艺术居所的路标,像远方的一面旗帜引导我追寻艺术的梦想!
——杜志刚

编辑:janet  作者:范勃   
·上一幅作品:
·下一幅作品: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点的作品图片,如有违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国雕塑网原创作品图片版权归中国雕塑网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中国雕塑网会员发布的作品、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