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松,山东蒙阴县人,197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9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4年9月调入临沂艺术学校,1998年晋升为副高级职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受聘于中央芭蕾舞团舞美制作部,现任教于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1986年山东少数民族书画展(黄河之水)获二等奖,
1987年建军六十周年画展(丰碑)入选,
1990年油画(静物)一幅被美国国际厚德贸易公司收藏,
1990年1月全国中教美术大奖赛油画(山那边的故事)获二等奖,
2001年6月山东省文化厅巡回展(二月里)被评为金奖,
在京深造期间,十八幅作品(人体,风景,静物)被美国,印度,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著名画廊收藏。
中国中青年油画名家系列丛书
李 志 松 油 画 作 品 集
世界华商文化出版社
李志松油画作品读解
—— 马延岳
当17世纪荷兰画家们置身于独立的共和国的文化大背景下,从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将依附于宗教或神话体裁的风景画、静物画解放出来,并形成独立画科以来,随后的几代画家们惨淡经营,纷纷走向户外,面向大自然寻觅心灵的共鸣,搜求可以阐释自己观感的视觉文本。从英国的诺里奇画派到美国的哈德逊河画派,从法国的巴比松画派到俄国的巡回画派,画家们皆将注意力集中于探索自然的奥秘及内在生命上,无论是乱云飞渡的浩瀚苍穹,还是润物无声的“生活即景”,每每积淀着画家的精神情绪,鸣奏着动人的交响乐章。
受欧风美雨的浸润,百年来中国大批油画家自觉地深入广阔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去倾听时代的脉搏,领略山河的壮美。其中既有漠北的草木枯荣,也有江南的云雾隐现,既有太行的冷峻质朴,也有黄山的葱郁秀丽,尺幅之内,或刚或柔,或明或暗,或冷或暖,尽显千姿百态之景。素以“岱崮地貌”著称的沂蒙山区,有大小山头万余座,那种崮顶平展开阔,四周峭壁如削,远望层峦叠嶂,近观峡谷幽深的独特景观,曾令多少画家为之动容而流连忘返!生于斯长于斯的画家李志松,深谙沂蒙山的内在底蕴,以浓缩着悠悠情结的画笔,反复吟颂着八百里沂蒙的潇洒与壮美,勾画着披麻皴般坦然裸露的骨线,梳理着每一颗绿树、每一片红叶、每一株小草......
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临沂大学美术学院的李志松,早年曾就读于孔子故乡的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在费以复、陈志华诸先生的指导下,接受了严格的绘画基本功训练,90年代又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亲历了古典及现代各种美术思潮的教学示范或学术研讨,进一步丰富了他从写实到意象油画发展的创作路线。此后的许多作品如《黄河之水》、《丰碑》、《山那边的故事》、《二月里》等,或是在展览中获得各种奖项,或是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著名画廊收藏,引起同行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近年来,教学之余,李志松更多的时间穿梭于蒙山脚下或沂河岸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他吸取西方印象派的光色技巧,结合东方民风民俗的传统理念,运用厚重而又写意式的笔触以及饱含光感的色彩,既强调出物象本身的质感特征和空间层次,又使画面传达出一种东方所特有的装饰韵味。如作品《晨光》、《家乡的雪》、《金秋》、《万事(柿)如意》等等,其生动率真、形神兼备的美学内涵,不仅给观者以近距离的亲切感,同时也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巍巍蒙山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历程,滔滔沂河诉说着沂蒙人民的美丽传奇。我们从李志松的一系列油画作品上,仿佛聆听到“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沉浸在“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思绪之中......
值李志松画集即将付梓之机,略赘数言,是为序。
2010年隆冬记于青岛崂山丽海馨苑
马延岳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