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谦森
六十年代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本科
早年在北京工作,70后期起在上海任职。
现为自由艺术家,中国,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3年开始现代绘画研究和创作。
1984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在上海画坛产生良好影响。
作品发表于:(香港美术家),(上海美术丛刊),{世界时装之苑},(上海艺术家)(上海美术)等杂志,报刊。。。。。。
个展后偶尔应邀参加一点联展外,二十几年的潜心研究,确立了自然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在艺术创作上追求无限的自由,进入无我的境界,超越时空界限,突破已有的各种创作模式,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作品由著名艺术家,画廊艺术主持人以及德,美,英国,瑞士,意大利等专业艺术家及友好人士收藏。
2007年{上海美术家协会的“上海美术”2007年第3期}专题介绍作品及发表夏葆元写的评论文章
——————————————————————————————————————————————
《 纯绘画 》---兼評赵谦森的作品 ■ 夏葆元
对于绘画,我有兴趣试问一下,它的本质是什么?……
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本有一些空灵,不知名状的抽象意识的存在,源自东方宗教、也自于老庄哲学,也源自于中国的地气、山川及水质。赵谦森的抽象作品.与中国另外一位在国际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抽象大师赵无极, 从广义上具有相似的长处.他们所作的抽象画,较之于西方同类,更见东方哲学思维的特点:太虚、无为、洒脱、睿瑞以及幻化无穷;西方人说东方人一盘散沙, 东方人不肯入世并形而上学,东方人不崇尚科学等等.然而,赵无极, 赵谦森他们所作的绘画便得益於这种“落后”,就更少见西方本源作品的那刀兵气与器物化,更接近于精神层面。
这是一种与人的整体素质,个性,文化教养,与月的阴睛圆缺、与自身的肺活量、荷尔蒙分泌, 肾上腺素相通的绘画表现,故是一种纯而又纯的绘画。
我愿意设想,赵谦森他们,在某个若有神助,或是久病初愈,机缘相宜的特定时刻 ,在毁掉了数幅因不尽人意而未能完成的画幅之后, 再次面对空白的画布或画纸,作尽情挥洒,确切的说,这是笔与画布作生物性接触, 灵感的火花不折不扣的爆发,并随处留下他的焦灼处与散落物, 一旦画面上若有何种不妥之处,他们不凭眼睛,单凭生理的感应,便会得到确切的提醒,直到画面上的一切尽善尽美, 均衡为止。他们的气也顺了,达到了全身心的舒坦境界,这种绘画是“心电图”,“玩的就是心跳”。
赵谦森,楚人也,从早年开始便孜孜于艺术探究,对中西绘画,中西学养均有深切了解, 他长年存身於艺术的一个中间边缘地带, 目的是不被干扰的膜拜他心中的绘画,几十年如一日, 近二十至三十年, 他从研究绘画的偶发性,机缘性开始,积累了大量作并展示过,己对自己和学术作出了充分的交代, 从这终点始,他的近期作品当属“抽象表现主义”同样绘下了大量作品,并有几何级数的增加与长进。 对于赵谦森他们,一味追求的只是表达与发现;正如富家子只懂花费, 而从不谈论钱的事, 然而赵谦森的绘画技巧,语汇总能在中西绘画的法度之内,作上乘的,杰出的自然流露。 东方有种玄学、或称巫术,施法术者在半催眠状态中,通过竹签的移动, 在沙盘上留下痕迹,称作“扶乩术”;扶乩是一种超自然的流露,
我以为“纯绘画” 就近乎“扶乩”的性质。诚然,绘画是一种更大幅度更为复杂的运动。如能像“扶乩术”那样透露真谛,传达人生及宇宙的信息.便是绘画不可企及的神圣境界。赵谦森他们追求的正是这样的境界。 社会努力使绘画变得规矩平凡,竭力抑制绘画变得更纯,为了这个目的,社会有两种可用的手段。
第一种是把绘画变成艺术. 近来我对"艺术" 这个称谓有所警惕,君不见蛋糕店张贴出"艺术蛋糕"的广告, 君不见原始的劳动号子被艺术地配上了管弦乐, 浩浩荡荡的吹奏,艺术性-唯美主义-骄情几乎成为逻辑性演示.称它 "纯绘画" 便是最高的礼赞)
另一种是用商业去制约绘画,赵谦森长久以来少有以商业名笔的经验,这也是创造" 纯绘画" 的一个重要元素。